2025年是临沂市“十四五”收官与“十五五”布局的关键年,《临沂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发展规划》)以“力争中上游、跑好中长跑”为基调,体现了经济大市的担当与创新突围的决心。《发展规划》对内需驱动、产业升级、城乡融合三大领域重点规划布局,既延续了传统优势,又注入了新质生产力动能。
内需驱动:投资与消费“双轮驱动”
我市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“挑大梁”的核心抓手,通过“政府投资引导+民间投资支撑”与“多元场景消费”分层激活,构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。《发展规划》明确,重点推进潍宿高铁、双堠水库等45个交通水利项目,确保年度投资1700亿元以上。同时,注重市场化融资机制创新,加快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、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储备项目前期工作,并谋划一批战略性、牵引性、支撑性的重大项目。
消费端通过创新“多元场景”,分层施策激发潜力。如针对中低收入群体提高养老金、基础养老金,增强基础消费能力;针对高端消费引入品牌首店,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;文旅消费以“点靓沂河”“蒙山康养”等IP为核心,推动“文旅+”多业态融合,实现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950亿元、力争突破1000亿元。
产业升级:从“链式提能”到“场景创培”跃进
传统产业通过“链式提能”实现加速蝶变。《发展规划》指出,依托金锣、鲁南制药等龙头企业,推动健康食品向宠物食品、功能性食品延伸;现代绿色家居产业则从“板材之都”转向全屋定制、智能家电融合的“家居制造之都”。通过推动主导产业、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力。
通过“场景创培”促进新兴产业扎根成林。《发展规划》明确,新能源领域聚焦“光储氢一体化”,打造兰山等4个光伏基地,并推进蒙阴、平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,布局“北方氢能之都”;低空经济、循环经济等未来产业通过无人机物流、再生资源利用等找到落地应用场景,得到市场验证、应用迭代与产业化发展。
城乡融合:发展壮大县域经济,推进乡村全面振兴
通过“四雁工程”引才下乡与“镇域产业园”集聚资源,推动城乡互动。《发展规划》要求,激活县域镇域。县域经济突出“一县一策”:沂水、平邑等试点县聚焦特色农业与文旅康养,打造10个百亿级专业园区;镇域持续培育一批重点镇、特色镇。健全“市镇域经济产业园+‘飞地经济’园区+小微产业园”市县镇一体发展产业平台体系,支持环蒙山镇域提质发展,培育60个财政收入过亿乡镇。
乡村振兴是通过“乡村振兴合伙人”平台,加强生产对接,实现招引农业项目400个以上,并继续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,培育粤港澳“菜篮子”基地3-5家。同时实施“市民下乡”行动,新建提升“沂蒙乡愁”民宿20家,吸引城市人群到农村旅游、消费。“提升农村、城乡合作、相互接纳”,通过一体推进强县、兴业、富民,加快实现城乡互动、贯通发展。
(来源:临沂市政府门户网站)